■ 创作背景 ■
毛泽东诗词创作跨越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,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,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。这些作品既是文学珍品,也是革命历史的生动写照,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和诗人的浪漫情怀。
沁园春·长沙
1925年
独立寒秋,湘江北去,橘子洲头。
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;
漫江碧透,百舸争流。
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
万类霜天竞自由。
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
谁主沉浮?
★ 创作于大革命时期,展现了青年毛泽东"改造中国与世界"的宏伟抱负
★ "谁主沉浮"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历史叩问
七律·长征
1935年10月
红军不怕远征难,
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五岭逶迤腾细浪,
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金沙水拍云崖暖,
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更喜岷山千里雪,
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★ 记录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
★ 入选中国初中语文教材(人教版八年级上册)
沁园春·雪
1936年2月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
望长城内外,惟余莽莽;
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
江山如此多娇,
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
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
★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发表,震动国民党政界文坛
★ "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"成为革命豪情的最佳写照
七律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
1949年4月
钟山风雨起苍黄,
百万雄师过大江。
虎踞龙盘今胜昔,
天翻地覆慨而慷。
宜将剩勇追穷寇,
不可沽名学霸王。
天若有情天亦老,
人间正道是沧桑。
★ 庆祝南京解放,宣告蒋家王朝覆灭
★ "人间正道是沧桑"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名句
■ 艺术特色 ■
毛泽东诗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,又赋予其全新的革命内容。其作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与革命情怀抒发相结合,形成了雄浑豪放、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。